2015年,针对秸秆露天焚烧行为,全市共督查1135次,出动5056人次,发放宣传告知书31641份,现场制止1649起,查处违法行为304起,罚款金额17380元,教育劝说2421人次。
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雾霾频发、污染严重等大气环境问题,常委会在持续加强监督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相关法律的修改完善工作,对大气污染防治法作出全面修订去年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较2014年下降了18.9%,比2013年下降了28.7%,在京津冀和周边地区降幅最大,效果明显。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永洋特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庆申深有感触。已在钢铁领域工作26年的她发现,钢铁产能在走出去的同时,企业的非钢领域收入也渐成盈利主流。官方称之为壮士断腕。在杜庆申眼里,经过连年治理,河北大气环境在去年有了明显好转:也还有雾霾,但没以前那么重。今年全国两会,大气污染治理依然是热词。
确保到2020年PM2.5较2013年下降40%以上,是十三五时期河北治理大气污染目标。当北京的全国人大代表赵凯提交大气治理联防联控的议案时,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环保厅长陈国鹰正像往年一样,遭遇记者的围堵。同时,还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发放困难职工生活救助、协调融资等措施,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今年初,临沂市委、市政府将三引一促和环保工作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安排,按照转调要求,加快培植新产业、好产业,新企业、好企业,新产品、好产品,加快推动与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理念相适应的产业体系的建立。齐心聚力之下,临沂治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得到了及时的正确预判和妥善解决。大气污染防治集中行动一开始,市、县区就分别成立了帮扶小组,从政策法规、排放标准、整治规范、环保制度等方面,对每个企业逐一查找症结,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不仅钢铁,木业、锻打锻造、建筑陶瓷等行业都在发生积极变化,临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格局初现。
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先后9次专题研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市里先后召开7次调度会议研究解决攻坚行动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目前,3599家木业企业燃煤锅炉基本完成改造拆除任务,上万家木业企业基本实现集中供热或清洁能源利用。
以建设国家林产工业科技示范园为抓手,有序推动中心城区西部近万家板材企业向园区集中,实行统一集中供热。按照超低排放标准建设的西部集中供热中心一期现已投运盛阳集团金属科技260万吨/年不锈钢宽带项目顺利投产。市几大班子负责同志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帮助解决各种难题。临沂正在用实践交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合格答卷,抓住环保倒逼的机遇,加大转方式调结构的力度。
投资12亿元建设的超低排放供热中心,有序推动了西部板材企业向园区集中。没有真正落后的行业,即便是传统行业和一些被贴了落后标签的行业,一旦突破了落后的发展方式,也会有一番新的天地。当好转调抓手打开绿色发展新空间临沂近一年多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最大的成效是环境质量实现了明显改善,最大的收获则是开辟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大气污染治理,在短期内不可避免地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但只要思路对头、方法得当,统筹兼顾、服务到位,设身处地为企业和群众着想,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欠发达地区现阶段要不要抓环保?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能不能抓环保?临沂实践给出了有力回答。环保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勇于担当,善打硬仗,以钉钉子精神推进治理措施落实。
将环保简单置于发展的反面,以抓环保就会牺牲经济的惯性思维懈怠环境治理,是对人民福祉和区域长远发展的不负责任。据悉,这项工作作为巩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成果、加快化解过剩产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今年将加快推进。
在这样的背景下,临沂壮士断腕、刮骨疗毒,掀起环保风暴,向污染宣战。临沂市长张术平说,通过环保风暴,对临沂市干部的发展理念有很大的启示,我们意识到原来的靠牺牲环境来获得经济发展的路子是走不通的,必须实现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实施退城进园。标本兼治 因企施策+统筹谋划改善气质、攻坚治污,需要长短统筹、标本兼治。一年多来,临沂市各级各部门把环保工作作为检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效的试金石,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必须坚定抓环保的决心和信心,毫不动摇地走以环保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子。
齐抓共管、齐心聚力,才能把各项环境治理措施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当前,山东经济正处于凤凰涅槃的关键时期,把握、善用环保这个转调抓手,能够有效释放发展红利,优化结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推动实现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的新发展。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临沂坚持治理污染与稳定增长两手抓,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总体上保持全省领先位置,转型升级势头良好,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红色老区不再依靠高污染企业,绿色发展正在成为沂蒙新名片。去年,全市7家钢铁企业全部停产治理,低端钢材产量削减50%以上,但不锈钢行业却实现了千亿级产值,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临沂将再接再厉,继续实施《临沂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落实相关职能部门责任,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常态长效机制,多措并举,全面推进电力、钢铁、陶瓷、焦化、玻璃、铸造、板材、化工、化肥等重点燃煤行业污染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建设,坚定不移地实施退城进园和落后产能淘汰,确保沂蒙蓝成为常态。临沂治霾的实践证明,抓环保不仅与稳增长二者并不矛盾,通过环保的科学施力,更能促动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有效打开新常态下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的新空间。
看着崭新的生产车间,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思路一变天地宽。对耗煤建设项目实行煤炭减量置换,取缔各县城区10吨及以下燃煤锅炉581台,改用电、气318台。这背后,是2015年临沂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空前的重视。市直各部门、各县区步调一致、协同配合,不遗余力地推动工作。
2月16日,召开了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动员大会,向社会作出向大气污染宣战的庄严承诺;成立了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为办公室主任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领导小组,下设工业治理、扬尘治理、机动车治理、生态治理和综合督查5个工作组,明确4位市级领导同志牵头负责、分线推进;研究出台《全市大气污染防治2015年攻坚行动方案》和《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攻坚目标。临沂市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防治大气污染的治本之策,因企施策,统筹谋划。
按照同行业先进标准,制定了9个重点行业整治技术要点,逐一明确了生产过程、产污环节的工艺提升和污染治理要求。山东临沂地处鲁东南,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同时,作为革命老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人民群众对经济实现优质发展的愿望迫切,这些市情决定了临沂环保工作的艰巨性和特殊性。
以环保标尺促动转调,以转调进一步保障生态环境质量这就是发展的绿色螺旋。同时,随着环境治理需求的持续释放,我们也正在迎来环保市场的勃发,这一历史性机遇,有望催生一批环保产业的领先企业,成为经济的崭新增长点。
齐心聚力力促沂蒙蓝成常态环保工作涉及面广、任务艰巨,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初现双赢作为13家停产企业中第一家恢复试生产的企业,临沂盛阳集团董事长徐明华看着新建的不锈钢生产车间,深有感触地说:传统的模式已经生产了十几年,即便没有环保压力,也干不下去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不仅仅是为了环保而环保,也是为了开拓更优质的发展空间和更持续的发展后劲。各个企业识大体、顾大局,克服困难,主动配合,体现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沂蒙蓝回归的背后,治霾的经济账本如何?临沂交出了一张像蓝天白云一样让人舒心的答卷:2015年,临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1%,增幅高于全省3.1个百分点、居第1位;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3.4%,高于全省7.4个百分点、居第2位;工业用电量下降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22.9%的同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停产治理没有导致资金链断裂,也没有引发大的金融风险;从员工保障看,通过实行积极的帮扶倾斜政策、拓宽再就业市场,能够实现返岗或换岗;从社会稳定看,2015年18月份全市盗抢案件立案同比下降3.38%,没有引发社会治安问题。
同时,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制定中心城区燃煤质量加严标准,严禁使用含硫量超过0.6%、灰分超过15%的煤炭,对171家工业用煤企业进行了全面检查,燃煤抽样合格率为90.3%,对存在违规问题的30家企业实施限期整改。
调得越早越主动,全社会为之付出的代价才越小。制定《临沂市中心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实施方案》(临政办发〔2015〕22号),确定了59家退城进园的企业,其中,2015年21家,2016年16家,2017年22家